【腾讯云】腾讯云图,像PPT一样简单的数据可视化工具。5元搞定数据可视化,模板丰富,拖拖拽拽就能做出好看的可视化大屏。

李四光先生大家都很熟悉,是我国著名的地质科学家,在地质构造、第四纪冰川研究、石油勘探开发、地震预报等方面,都曾做出过杰出贡献。

对于李四光先生的贡献,大家耳熟能详。

但对于他的生活经历,可能都不太熟悉。

他的回国经历和钱学森先生有相似之处,都历经坎坷,颇费了些功夫才顺利回国。

回国后,毛泽东曾先后七次接见李四光。两人之间产生了很多有趣的对话,并发展了一定的友谊。周恩来因为工作原因,跟李四光也有很多交集。毛泽东和周恩来都给予了李四光极高的评价,让我们来看看他们之间的故事。

国民党不愿李四光回国参加新政府,意图将人扣留在英国

李四光出生于1899年,是湖北黄冈人。他家庭条件非常普通,但从小学习勤奋刻苦,因为成绩好,所以获得了出国留学的机会。

他先后在日本大阪高等工业学院、英国伯明翰大学学习。主攻造船机械专业、采矿业、地质专业。

1920年,李四光学成回国,蔡元培先生邀请他担任北京大学的教授。之后他就一直活跃在学术界,创作了非常多学术论文。

尤其是30年代,他完成了《冰期庐山》一书,在世界范围内引起了广泛讨论,逐渐成为世界知名的地质学家。

李四光除了在国内大学教书,研究地质之外,还经常会到欧洲一些学校讲授课程,他尤其受英国学术界的欢迎和赞誉。

1948年2月,李四光带着夫人许淑彬赶赴英国伦敦,出席第18届国际地质大会。期间,国内却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,国民党军队溃败,新政府正在筹划中。

周恩来委托郭沫若给李四光带了一封信,邀请李四光早日回国。

可由于欧洲二战的影响,从英国出发到远东的客轮非常难预订,李四光回国的计划一再拖延。

新中国成立前夕,李四光被邀请担任政协委员。

他早就做好了回国的准备,但是国民党政府驻英大使接到了蒋介石的密令,要阻止李四光回国,并且要求李四光公开发表声明,拒绝政协委员的职务。

如果李四光不按照要求做,极有可能被扣留在英国。

幸好几个英国朋友给李四光传递消息,李四光立刻和夫人离开伦敦,赶往法国,又一路辗转到意大利,在意大利买了开往香港的船票。

这一番折腾就折腾了半年时间,直到1950年5月6日,李四光才回到北京。

回京第二天,周恩来亲自到他下榻的六国饭店看望。两人长谈了将近三个小时,周恩来询问了李四光对未来工作的一些计划。

很快,李四光被任命为中国科学院副院长,专门负责地质方面的工作。

1950年6月,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国委员常务委员会召开,李四光作为委员出席。他在英国留学多年,且多次到英国进行学术交流,对欧洲风俗和政治很了解。

他上台发言时,深刻地揭露了西方帝国主义国家的一些矛盾。

毛泽东听了他的发言,深感认同。

没过多久,在一次会议上,毛泽东就亲切的接见了李四光。

毛泽东特意向李四光打招呼并说:“李四光先生,你来了,欢迎你,你在政协上的发言讲得好啊。”

这是李四光第一次和毛泽东近距离的接触,他感觉到这位中国领导人谦逊真诚,对待各行各业的朋友们都非常热情。

可惜这次会上毛泽东事务繁多,没有抽出更多时间和李四光长谈,两人仅仅是打了个照面,算是点头之交。

1952年8月,李四光被任命为中国地质部的部长。

之后又是一次会议期间,毛泽东再次接见了李四光。这次和毛泽东的近距离接触,让李四光记忆犹新。

回到家后,他依旧格外的兴奋,并和家人兴致勃勃地谈起了与毛泽东交谈的情景。

毛泽东身材魁梧,面容和蔼可亲,非常感兴趣的开口问:“山字型构造是怎么回事儿?你给我讲一讲。”

李四光当时非常吃惊,他没想到毛泽东竟然连地质学中的专业概念都能记在心上,还专门向自己提问。

毛泽东的兴趣和关怀,让李四光深受感动,他对研究地质学更加有信心和热情了。

1956年,在一次会议上,毛泽东指出:“地质部是地下情况的侦察部,这项工作搞不好,一马挡路,万马不能前行,要提早一个五年一个十年为国家建设准备好矿产资源。”

这番高瞻远瞩的发言,更让李四光深感佩服。毛泽东虽然没有系统的学过地质学,但是对于地质学的看法和意见,为地质学的发展方向和思路提供了有意义的引导和启发。

中国石油勘探和开采的发展,毛泽东和李四光聊太极拳

第一个五年计划的时候,国家急需石油。

但国内没有工业基础,更是没有任何石油开采的经验。国内的石油普查工作局限于西北一带,且长时间没有取得进展。

更糟糕的是,一些帝国主义的学者在国际上散布“中国贫油论”,叫嚣中国国内没有石油储藏。

毛泽东特别关心石油未来发展的问题,1953年12月,他和周恩来在中南海专门接见了李四光,与他讨论石油的问题。

毛泽东开门见山的问:“我国天然石油的远景怎么样呀?”毛泽东非常清楚,中国要进行建设,石油是必不可少的资源之一。现在天上飞的,地下跑的,没有石油跑不动,也飞不动。

李四光多年研究中国地质,跑了国内很多地方,他十分乐观以及肯定的对毛泽东说:“我国天然石油的远景大有可为。”

然后他从地质构造的观点出发,向毛泽东和周恩来详细的分析了中国的地质条件,以及在国内广阔的地域内,天然石油可能会集中的位置。

李四光认为,东北的松辽平原黄海、东海、南海、北部湾,都有可能有大量的石油储藏。

他对外国提出的“中国贫油论”十分不屑,并且向毛泽东和周恩来提议,应该打开局限的石油勘探局面。

不能仅仅勘探西北地区,而是要在华北平原、松辽平原展开全国范围内的石油地质勘察工作。李四光一长段话说完,感觉有些口干舌燥,端起桌子上的茶杯喝了口水。

毛泽东和周恩来听完李四光的话,都高兴的笑了起来。这次谈话之后,毛泽东当即作出了开展石油普查勘探的战略决策,并且让李四光来亲自指导这项工作。

1958年6月,东北石油勘探大队传来了好消息,在松辽平原发现了一个厚度三米以上的含油砂岩层。新华社专门对此发表了报道。

1959年9月,石油工业部在黑龙江省肇州县首次打出自喷工业油流,这就是大庆油田的前身。紧接着,胜利油田、大港油田相继被发现,彻底粉碎了“中国贫油论”。

到1963年,我国的石油实现了部分自给自足,终于告别了以前只能靠进口的时代。

1963年12月,在北京召开第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。

周恩来上台作政府工作报告,有一句话令李四光心潮澎湃。

周总理说:“第一个五年计划建设起来的大庆油田,是根据我国地质学家独创的石油地质理论进行勘探而发现的。”

这似乎是一句很寻常的话,但李四光却激动得眼眶发红。

他明白这句话的意义,这是对他工作的肯定,也是对中国未来石油发展的期望。

会议的间隙,一位工作人员找到李四光,说:“请您到北京厅去一下。”李四光有些莫名其妙,但他还是按照工作人员的要求来到了北京厅的门口。

当他正要迈步进门的时候,突然看见毛泽东正在里面。

内容分享:
【腾讯云】视频通信爆款 9.9 元起, 提供电商、教育、社交娱乐等多行业多场景的一站式解决方案,最快 1 天布局火爆赛道
Top